生活習慣代表著個人的生活方式。良好的生活習慣不僅能促進個人的身心健康,而且也能對人的未來發(fā)展有間接的作用。
首先,要合理地安排作息時間,形成良好的作息制度。因為有規(guī)律的生活能使大腦和神經(jīng)系統(tǒng)的興奮和抑制交替進行,天長日久,能在大腦皮層上形成動力定型,這對促進身心健康是非常有利的。
學新生應養(yǎng)成早睡早起的習慣,有的同學習慣在晚上臥談,長期如此,不僅影響平時的課業(yè)學習,還容易引起失眠,甚至引發(fā)神經(jīng)衰弱癥。研究表明,學生的睡眠時間一般每天不得少于7個小時。如果條件許可,午飯后可以小睡一會兒,但最好不要超過40分鐘。
第二,要進行適當?shù)捏w育鍛煉和文娛活動。"文武之道,一張一弛。"學習之余參加一些文體活動,不但可以緩解刻板緊張的生活,還可以放松心情、增加生活樂趣,反而有助于提高學習效率。
聽音樂、跑步、做廣播體操、籃球等等都有助于增強體質(zhì),提高對疾病的抵抗力,這是一種積極的休息。實踐證明:7+1>8。在這里,7+1表示7個小時的學習加上1個小時的體育文娛活動,8表示8個小時的連續(xù)學習。也就是說,參加體育活動的7個小時學習比不參加體育活動的8個小時學習效果要好。
適宜運動指運動方式和運動量適合個人的身體狀況,動則有益,貴在堅持。運動應適度量力,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、強度和運動量。健康人可以根據(jù)運動時的心率來控制運動強度,一般應達到每分鐘150~170(次)減去年齡為宜,每周至少運動3次。
另外就是心理平衡,這是一種良好的心理狀態(tài),即能夠恰當?shù)卦u價自己,應對日常生活中的壓力,有效率地工作和學習,對家庭和社會有所貢獻的良好狀態(tài)。樂觀、開朗、豁達的生活態(tài)度,將目標定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圍內(nèi),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,積極參加社會活動等均有助于個體保持自身的心理平衡狀態(tài)。